扬教〔2021〕10号
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新时代好少年·红心向党”
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的通知
各中小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全民阅读工作的指导意见》,庆祝建党100周年,根据镇江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新时代好少年·红心向党”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的通知》(镇教委发〔2021〕2号)文件精神 ,经研究,决定组织全市中小学生继续参加教育部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红心向党
二、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适合中小学生成长特点的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光辉历程,不断增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充分认识肩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牢固树立当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意识,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活动时间
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
四、活动内容和形式
各校围绕“红心向党”主题,组织动员在职和退休教师深入到青少年学生中去,引导他们广泛阅读红色经典文艺作品、革命先辈回忆文集、英雄模范故事、红色书信等,并以征文、朗诵、演讲等形式谈感想体会,交流思想,分享收获。重点开展以下教育活动:
1.读书交流。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把读书活动融入到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之中。学校政教处(德育处)、关工委要动员组织广大“五老”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并围绕“红心向党”主题开展线上线下专题宣讲。
2.研学活动。围绕“红心向党”主题,关工委要在学校党组织和校长室领导下,配合政教处(德育处)、团委、少先队等组织,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利用好革命斗争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和革命烈士陵园等社会资源,就地就近组织学生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学生亲身感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家乡和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刻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谛,教育青少年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3.征文交流。组织学生撰写读书体会和参观访问活动的感受。征文交流分学校、扬中市、镇江市三个层次。字数一般不超过1000字。
4.朗诵交流。举办“红心向党”主题朗诵会,诵读红色经典文艺作品。朗诵时间不超过5分钟。
5.演讲交流。举办“红心向党”主题演讲会。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收获。演讲交流分学校、扬中市、镇江市三个层次。演讲时间不超过5分钟。
五、活动安排
我市“红心向党”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21年2月—2021年5月)开展教育活动。各校发动学生开展阅读红色经典作品,开展班级、团队活动,组织朗诵、演讲、撰写征文等活动,并根据镇江市教育局通知安排,及时选送优秀选手参加演讲交流、朗诵视频交流,报送优秀征文。
第二阶段(2021年6月—8月)推荐、评选、总结阶段。各校在向市推荐优秀作品的同时,还应积极主动地向央视网“央视影音”平台上传征文、朗诵、演讲的电子(视频)作品,并于2021年6月5日前将读书活动书面总结报送局关工委。各校要积极参加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市级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推荐表彰,激励先进、宣传典型、发扬成绩。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把“红心向党”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养成教育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列入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2.完善活动环节。各校要确保主题教育活动环节的完整性。鉴于今年没有规定统一读本,各校可围绕主题,广开书源。采取学校推荐、班级调剂、学生献书等办法,确保学生每人阅读不少于一本以上红色文艺作品。年级组和政治(道德与法治)、语文教研组要组织和指导学生阅读;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团队活动、撰写征文,组织教师评选征文;围绕活动主题开展演讲、朗诵交流展示。各个活动环节的时间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3.加强业务指导。要充分认识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对助力中小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作用,把活动作为配合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关工委、教育科、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主题教育活动的业务指导,做好优秀演讲、朗诵视频的录制、编辑和传送,发挥线上平台优势,丰富活动形式,形成线上线下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局面。
4.发挥“五老”作用。各校要充分发挥“五老”在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中的作用,组织“五老”到学校、社区中结合主题讲述亲身经历或感受,参与活动计划的制定、进行导学导读、组织读书报告会、指导学生撰写征文、当学生演讲评委、参与主题班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活动总结等。
5.强化公益属性。要坚守活动全过程全环节的公益性,不向学生、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不增加学校负担。
活动联系人:包荣生13921560388,常云15152912829
特此通知。
扬中市教育局
2021年2月25日
|